全本阅读

打开
A+ A-
A+ A-

导语:我叫杨硕,一个在设计院里埋头画图十年的老实人。我带的徒弟小李,

用我熬了三个月通宵做出的方案,拿下了公司的年度大奖,还被老板奖励了一套房。

庆功宴上,他成了万众瞩目的天才,我成了角落里无人问津的背景板。他们以为我只会沉默,

却不知道,我亲手埋下的那颗“雷”,足以把他们所有人的前程,炸得粉碎。

第一章:庆功宴上的局外人“下面,让我们用最热烈的掌声,

欢迎我们公司百年不遇的天才设计师,“云上中心”项目的总负责人——李响,上台领奖!

”震耳欲聋的音乐和掌声里,我那个刚来公司不到一年的徒弟李响,

穿着一身崭新的阿玛尼西装,头发梳得油光锃亮,满面春风地走上了年会舞台。他身边,

是笑得合不拢嘴的老板张总。刺眼的追光灯打在李响身上,他像个王子,

接受着所有人的欢呼和崇拜。他手里拿着的那个金光闪闪的奖杯,

代表着我们设计院今年的最高荣誉。而他获奖的那个项目——“云上中心”,是我,杨硕,

连续熬了九十多个通宵,喝了不下三百杯速溶咖啡,一个人从无到有,

一笔一划啃下来的硬骨头。张总搂着李响的肩膀,对着话筒,

声音激动得有些发颤:“李响是我们公司的未来!年轻人,有冲劲,有才华!

为了奖励他为公司做出的卓越贡献,公司决定,

奖励李响一套咱们市中心“金色江畔”一百二十平的房子!”台下瞬间炸开了锅。

羡慕、嫉妒、惊叹……所有的情绪都像潮水一样涌向台上那个光芒万丈的年轻人。

李响激动得眼眶泛红,对着话筒,声音哽咽:“谢谢张总!谢谢公司的栽培!

我尤其要感谢我的师傅杨硕……”他提到了我。我正端着一杯冰冷的香槟,

站在宴会厅最不起眼的角落里,像个误入派对的局外人。我的西装还是三年前买的,

袖口都有些磨毛了。听到他叫我的名字,我下意识地挺直了腰。然而,李响接下来说的话,

却像一根冰冷的针,狠狠扎进了我的心脏。……感谢我师傅在我刚进公司时,

给了我很多基础的指导。虽然这个项目后期,他因为家里事情比较多,没怎么参与,

但他的鼓励,一直是我前进的动力。”他说得那么诚恳,那么滴水不漏。

“家里事多”、“没怎么参与”、“基础指导”……我攥着酒杯的手,拳头握紧到手指发白。

什么叫家里事多?我妈上个月做个白内障手术,我只请了一天假,

当天晚上就跑回公司继续画图了。什么叫没怎么参与?那三个月,我每天凌晨四点回家,

早上八点又准时出现在公司,连我养的那只猫都快不认识我了。什么叫基础指导?

从最开始的概念草图,到每一个结构节点的计算,再到最终的渲染出图,

哪一张纸上没有我的心血?我才是“云上中心”这个项目的魂!李响,他充其量,

就是个在我身边端茶倒水、帮忙打印图纸的学徒!可现在,魂被抽走了,

只剩下一个光鲜亮丽的躯壳,在台上接受所有人的顶礼膜拜。而我,这个真正的缔造者,

却成了他口中那个“无关紧要”的背景板。我看到张总赞许地拍了拍李响的背,

仿佛在说“这小子,会说话”。我也看到了台下同事们那些或同情、或幸灾乐祸的眼神。

他们都知道实情,但没有一个人站出来为我说话。在这个名利场里,真相是什么,

根本不重要。重要的是,谁能给老板带来最大的利益,谁最会包装自己。我,杨硕,

一个三十五岁,只知道埋头干活,不懂人情世故的老实人,显然不是那个人选。我的心,

在那一刻,像是被扔进了结着冰碴的北冰洋里,从里到外,凉了个透。十年的勤勤恳恳,

十年的任劳任怨,换来的,就是这样一场明目张胆的掠夺和背叛。

我看着台上那个我曾倾囊相授的徒弟,看着他脸上那虚伪的笑容,一个疯狂的念头,

第一次在我脑子里冒了出来。你们不是喜欢这个方案吗?那就拿去吧。只是,你们不知道,

我在这份“天才之作”里,亲手埋下了一颗定时炸弹。那是我杨硕,给所有背叛我的人,

准备的一份大礼。第二章:昔日恩情,今日利刃年会结束后,李响被一群同事簇拥着,

像众星捧月一般。他端着酒杯,游刃有余地穿梭在人群中,和这个碰杯,和那个称兄道弟。

他看到我了,眼神里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得意和轻蔑,然后径直朝我走来。“师傅,

你怎么一个人躲在这儿啊?”他笑呵呵地把一杯酒递给我,“今天这杯酒,我必须敬你。

没有你就没有我的今天。”他嘴上说着“敬”,但酒杯的杯沿,却比我的高出了那么一小截。

在酒桌上,这是**裸的不尊重。我面无表情地看着他,没有接他的酒。“小李,

现在出息了,都叫上李总了。”我淡淡地说道。李响的笑容僵了一下,

随即又恢复了自然:“师傅,你这就见外了。不管我将来怎么样,你永远是我师傅。

”“我可不敢当你师傅,”我扯了扯嘴角,露出一丝冷笑,“我那点‘基础指导’,

可教不出你这样的天才。”我的话里带着刺,李响的脸色终于有些挂不住了。

周围的空气瞬间变得有些尴尬。“师傅,你是不是对我有什么误会?”他压低了声音,

带着一丝警告的意味,“这个项目,我承认你付出了很多。但是,你也知道,现在这个社会,

光有技术是没用的,还需要机会和平台。张总他,看重的是我的潜力。”“潜力?

”我几乎要笑出声来,“偷别人成果的潜力吗?”“杨硕!”李响终于撕下了伪装,

声音也冷了下来,“话别说得那么难听!什么叫偷?方案是你做的没错,

但最后去跟甲方汇报、去摆平各种关系的人是我!你行吗?

你连跟陌生人多说两句话都会脸红!这个项目能拿下,我李响,居功至伟!”他凑近我,

用只有我们两个人能听到的声音说:“时代变了,师傅。你那一套早就过时了。

你这种只知道画图的老古董,就活该被淘汰。我劝你,还是认清现实,安安分分地待着,

否则,张总那边,我也保不了你。”说完,他直起身,脸上又挂上了那副春风得意的笑容,

转身融入了喧闹的人群。我看着他的背影,捏着酒杯的手指因为愤怒而微微颤抖。他说得对,

我确实不善言辞,不懂钻营。我刚带他的时候,他还是个刚出校门,

连CAD最基本的操作都不熟练的毛头小子。我看着他,就像看到了十年前的自己,

毫无保留地把我会的一切都教给他。我带他去施工现场,告诉他图纸上的每一根线条,

在现实中代表着什么。我逼着他背规范,一本几百页的《建筑设计防火规范》,

我让他一个月内必须滚瓜烂熟。他捅了娄子,算错了承重数据,我二话不说,

自己熬一个通宵给他改过来,第二天还替他在张总面前打掩护。我以为,人心换人心。

我把他当亲弟弟一样对待,以为他会是我最得意的门生。可我忘了,蛇是暖不热的。

当“云上中心”这个项目出现时,一切都变了。这是我们市未来十年的地标性建筑,

谁拿下来,谁就能在业内一战成名。这个项目难度极高,光是异形曲面结构的设计,

就劝退了无数家设计院。张总把这个烫手山芋扔给了我,我知道,这是死马当活马医。

那三个月,我几乎是以办公室为家。查阅了上千份国内外资料,建立了上百个BIM模型,

推翻了无数次自己的方案。李响就在我身边,看着我如何攻克一个又一个技术难关。

他很聪明,嘴巴又甜,每天“师傅辛苦了”、“师傅你太牛了”不离口,

还殷勤地帮我买饭、泡茶。我当时还挺感动,觉得这孩子懂事。现在想来,他哪里是懂事,

他分明是在一旁,冷眼旁观地等着窃取我的胜利果实。当最终方案成型的那一刻,

我累得几乎虚脱,但内心充满了巨大的成就感。

我把所有的图纸、数据和设计思路毫无保留地拷给了李响一份,让他帮忙整理。

我万万没想到,第二天,这份完整的方案就出现在了张总的办公桌上。而署名,是李响。

等我知道的时候,一切都晚了。张总已经带着李响去跟甲方做了汇报,并且大获成功。

我去找张总理论,那个平日里对我“杨工”、“杨工”叫得无比亲切的男人,

只是慢悠悠地给我泡了杯茶,然后语重心长地对我说:“小杨啊,我知道你劳苦功高。但是,

李响这个年轻人,有冲劲,形象好,更懂得怎么跟甲方打交道。你呢,技术是好,

但性格太内向了,不适合抛头露面。公司是一个整体,谁上台领奖,

不都是为了公司的荣誉吗?你作为老同志,眼光要放长远一点,要懂得提携后辈嘛。

”他把**的掠夺,说成了“提携后辈”。那一刻,我彻底看清了他们的嘴脸。从那天起,

李响就成了公司的红人,而我,成了他光环下的阴影。他开始以项目总监的身份自居,

对我颐指气使。今天让我给他校对图纸里的错别字,

明天让我去工地上量一个无关紧要的尺寸。他这是在羞辱我,在用一种胜利者的姿态,

碾压我的尊严。我全都忍了。我在等,等一个机会。一个让他们身败名裂,万劫不复的机会。

第三章:致命的“心锚”李响当上总监后,整个设计部都成了他的天下。

他把我以前带的团队全部收编了过去,然后把我孤立起来,扔给我一些没人愿意干的杂活。

比如,给某个小区的地下车库做优化设计。这种活,技术含量低,利润薄,还费时费力,

纯属鸡肋。他把任务书扔到我桌上,居高临下地说:“师傅,这个项目比较简单,

就交给你了。也让你放松放松,别老是钻牛角尖。”办公室里所有人都看着我,

眼神里充满了同情和鄙夷。一个曾经的技术大牛,沦落到跟实习生抢活干的地步,

确实挺可悲的。我没说话,默默地拿起了任务书。在他们看来,我这是认怂了,

彻底被磨平了棱角。只有我自己知道,我巴不得清闲下来。因为我需要时间,

去完善我的计划。“云上中心”那个方案,从表面上看,天衣无缝,

充满了前卫的设计感和想象力。但实际上,我在它的核心结构里,埋下了一个“心锚”。

“心锚”这个词,来源于心理学,指的是一种能触发特定情绪或反应的触发器。

而在我的设计里,它是一个极其隐蔽的结构应力触发点。这个“心锚”的设计非常巧妙。

在正常的设计软件模拟和常规的结构审查中,它完全不会暴露任何问题。

所有的承重、抗震、风载数据都完美无瑕。但是,当建筑进入实际施工阶段,

特别是当主体结构封顶,开始进行玻璃幕墙安装时,由于外部荷载的持续变化,

这个隐藏的应力点就会被激活。它会导致某一个关键连接点的应力系数,

以一种非线性的方式,悄无声息地超过临界值。这个后果是灾难性的。轻则,

整个曲面玻璃幕墙系统会因为受力不均而出现无法安装,甚至是大面积的碎裂。重则,

在未来的使用中,遇到极端天气,比如强台风,

整个建筑的主体结构都可能发生不可逆的形变。

这是一个足以让整个项目彻底崩盘的定时炸弹。而解锁这个“心锚”的钥匙,只有一把,

就握在我手里。当初设计这个“心锚”,其实是我的一个职业习惯。在这个行业里,

设计图纸被盗用、成果被窃取的事情屡见不鲜。我留这么一手,

就是为了在关键时刻保护自己。我给它设置了一个非常复杂的算法,

只有通过我设定的特定参数进行重新计算,才能找到解决方案。我万万没想到,

这个为外人准备的陷阱,第一个掉进来的,竟然是我最信任的徒弟。那段时间,

我白天在公司装作认真地研究那个地下车库,晚上回家,就把自己锁在书房里。

我没有急着去引爆这颗雷,因为时机还不成熟。我现在跳出去说方案有问题,

他们只会以为我是因嫉妒而污蔑,没人会信我。我要做的,是等。

等到他们把这个项目吹得天花乱坠,等到奠基仪式开始,

等到所有大人物和媒体都到场的时候,再亲手把这个美丽的泡沫,狠狠戳破。同时,

我开始不动声色地收集证据。我把我电脑里所有关于“云上中心”的原始设计文件,

包括每一版的草图、每一次的修改记录、所有的计算数据,都用加密的方式备份到了云端。

这些文件的时间戳,就是最直接的证据。我翻出了过去和李响所有的聊天记录。

里面有无数次,他向我请教技术问题,我把详细的思路和步骤发给他。这些记录,

足以证明他根本不具备独立完成这个项目的能力。我还联系了一个在施工单位的老同学。

让他帮我留意“云上中心”项目的一切动向,

特别是关于奠基仪式的具体时间和出席人员名单。做完这一切,

我感觉自己就像一个潜伏在黑暗中的猎人,冷静地擦拭着自己的**,

等待着猎物走进我精心布置的射程。我的内心不再有愤怒和不甘,只剩下一种冰冷的平静。

张总和李响,他们夺走的是我的作品,践踏的是我的尊严。那么,我就要用我最擅长的方式,

把他们引以为傲的一切,彻底摧毁。第四章:风暴前夜日子一天天过去,

“云上中心”项目成了我们市的明星工程,新闻上天天报道。李响也成了业内的风云人物,

接受了好几家专业杂志的专访,大谈他的“设计理念”和“创新精神”。

每一次在杂志上看到他口若悬河地盗用我的设计理念,我就觉得无比讽刺。

他就像一个偷了别人剧本的蹩脚演员,虽然台词背得滚瓜烂熟,

但眼神里却没有一丝一毫对角色的理解。张总更是春风得意,靠着这个项目,

公司拿到了好几个**的大单,赚得盆满钵满。他在公司大会上,

不止一次地把李响当成正面典型,号召所有员工向他学习。而我,则被彻底边缘化了。

他们似乎已经完全忘记了我的存在,

把我当成了一个没有威胁的、可以随时清理掉的办公室杂物。这样正好,

给了我最完美的掩护。距离“云上中心”奠基仪式的日子,越来越近了。

我的老同学给我发来了最终的出席嘉宾名单。当我看到名单上“王承恩”这个名字时,

我的心跳陡然加速。王承恩,王院士。中国工程院院士,国内结构工程领域的泰山北斗,

权威中的权威。他为人刚正不阿,眼里揉不得一粒沙子。任何一个建筑项目,

如果能请到他出席奠基仪式,那都是莫大的荣幸。但对我来说,他的出现,意味着我的计划,

将迎来最完美的催化剂。我知道,以王院士的专业素养,他不可能只是来走个过场。

他一定会提前审阅项目的核心图纸。而我的那个“心锚”,虽然能骗过普通的审查工程师,

但绝对骗不过王院士的眼睛。他或许无法立刻发现问题的根源,

但他一定能凭借他丰富的经验,察觉到那份设计图里隐藏的“不和谐”。我需要做的,

全文阅读>>
  1. 上一章
  2. 目录
  3.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