全本阅读

打开
A+ A-
A+ A-

船行至顷州那日,天刚蒙蒙亮。

新娘子的脸是不能见外人的。

侍女们忙着为我重新梳妆,十全嬷嬷在一旁念叨着规矩。

凤冠上的南珠晃得人眼花,霞帔上的金线刺绣硌得肩膀生疼。

我在紫芙和陈嬷嬷的搀扶中下了船。

港口早有八抬大轿在等,其余人或上轿或骑马,不一会儿便组成一支成型的队伍。

前方的乐手开始吹吹打打,又有几个长相讨喜的小厮分站两列,拿着红色的布兜纷纷向街道两旁驻足的百姓抛撒铜钱。

百姓们争先恐后抓抢,嘴里念着百年好合、早生贵子的吉祥话。

轿子在温府正门落下,轿帘被轻轻掀起。一只骨节分明的手伸到眼前。

「夫人舟车劳顿,辛苦了。」

我垂着眼帘。

想必这就是我要嫁的郎君,温氏大公子,温弘贤。

我伸出指尖,任由他的手掌将我包裹。

纵使在盖头下,我也能感受到温府的张灯结彩。

鞭炮声、贺喜声、喜乐声交织在一起,热闹非凡。

礼成后,我被簇拥进了喜房。

屋内熏着暖香,合欢帐上绣着百子千孙图,还有早生贵子的纹样。

夜幕降临,门被推开。

「夫人久等了。」

喜嬷嬷嘴里说着吉祥话,将我的衣角与他的系在一处。

玉如意挑起红纱的刹那,满室烛光倾泻而下,正对上温弘贤含笑的眸子。

嗯,确实温润端方,少了些商人的酒色财气。

他执起合卺酒:「夫人,请。」

喜嬷嬷识趣退下,洞房忽然安静下来,只听见红烛爆芯的声音。

他动作很轻,替我摘下凤冠,又从袖中取出个锦盒。

「夫人舟车劳顿,这是我亲自选的玉料打磨成的镯子。」

他亲自为我戴上玉镯,质地温润,还雕着寓意我名字的缠枝莲纹。

夜渐深,红烛高照。

他忽而凑近:「时辰不早了,不如...我们早些安歇?」

我闻到他袖间淡淡的沉水香,混着合卺酒的醇厚,熏得人耳热。

罗帐不知何时已被放下,远处传来更夫打梆子的声音,我却再无心去数那是几更天了……

第二日,我浑身酸软得几乎起不得身。

见我醒了,温弘贤表情旖旎,俯身在我耳边。

「昨夜是为夫孟浪,今晚定当温柔些。」

我佯装羞恼,颊边飞起红霞,轻轻捶了他一下。

他笑着捉住我的手,在掌心落下一吻,这才让丫鬟进来梳洗。

梳洗过后,他牵着我的手,绕过回廊,到了南苑。

南苑住的是温氏主母,也是我的婆婆。

温氏不比孔氏枝繁叶茂,虽然财产颇丰,可只存了两房。

温弘贤作为大房嫡出,自父亲去世后便接管了家族产业。

家中还有庶出的二房住在北苑,平日帮着看管名下产业,听闻内里是个不安分的。

正厅内,温母端坐在紫檀木雕花椅上,手中佛珠缓缓捻动。

左右两排圈椅上坐着族中女眷,皆眉眼含笑。

唯右首穿绛紫色褙子的妇人,斜眼将我上下打量,鼻腔里发出一声冷哼。

如此上不得台面的做派,想必就是二太太了。

我盈盈下拜,紫芙捧着红漆托盘跟在身后,接过长辈们给的丰厚见礼。

到了二房跟前,她故意慢吞吞地摘镯子。

「侄媳妇在相府受器重,见过大世面,可别嫌弃我们小门小户的寒酸。」

我含笑接过,瞥了一眼,水种一般。

陈嬷嬷适时击掌,丫鬟们捧着托盘鱼贯而入。

「青莲阅历浅薄,往后还得各位长辈提携,小小礼品不成敬意,还请大家切勿推辞。」

这些东西都是我精挑细选,只在京城流通的精美物件,没有僭越之物,分量却极重。

这也是告诉她们,我曾经虽是侍女,却也受孔氏器重,想因此给我使绊子,也得掂量着点。

众人皆很满意,笑着收下礼物,夸我懂事。

唯有二太太用手捏起眼前的布匹,嘴唇微撇。

「我当时什么稀罕物,不过几匹布料。」

她身子靠在椅背,扬起下巴:「温家最不缺的就是这些绫罗绸缎。」

「二太太说的极是,只是这料子是我宫中贵妃得知我出嫁,亲自赏赐的暹罗贡品,我瞧着花纹有趣,便借花献佛。」

「您若不喜欢,我再换别的礼物就是,在座都是自家人,想必也不会传扬出去,不然贵妃知道了,难免怪罪。」

我搬出贵妃,二房张扬的笑立马僵在嘴边。

须臾,她捂着帕子轻咳一声,端正了身子。

「我瞧这料子颜色好,配我有些艳了,倒适合你们女儿家家。」

我笑:「东西是给您的,如何裁剪,端看您的心意。」

温母对我的识大体很是满意,当着众人的面将手上墨绿色的佛珠褪到我的手腕。

「真是个懂事的好孩子,怪道贤儿要费力求娶你,我老了,往后家里的事还得你多操心。」

这是要给我管家之权了?

我看向温弘贤,只见他眼底满是赞许。

看来是早就商量好的。

温府用膳都是各自用各自的,只在每月初一十五聚在一起吃午饭,倒也省心。

用过午膳,温弘贤妥帖交代了几句,便去忙了。

温母仁厚,午饭后便送来了管家令。

有了管家令,我便能名正言顺接管内宅事务。

紫芙替我篦发时,我随口问:「三位姨娘可来了?」

在我之前,温弘贤有三个侍妾。

一个同样出身商贾的贵妾周姨娘。

一个由温母送去暖床的良妾赵姨娘。

还有一个是温弘贤自己纳的风月楼贱妾蕊姨娘。

紫芙支支吾吾,我便知道,这三人定是商量好了故意来迟。

我抬手:「今日画个挑眉,要含锋带刃的那种。」

既然温和的示好她们不要。

那便让她们知道,孔府出来的人,最擅长的就是——

杀鸡儆猴。

全文阅读>>
  1. 上一章
  2. 目录
  3. 下一章